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内蒙古不只有草原
2023/11/28 来源:不详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从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年,他们践行“四力”,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到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现场;从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山村农户到登顶珠峰的普通牧民;从守边护边数十年的母子到泸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从珍贵文物的考古挖掘现场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工地……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从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年春天,我怀揣对大草原的憧憬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锻炼,开启了职业生涯中的新体验——从电脑屏幕前的图片编辑转换为采访一线的摄影记者。这段时间里,我下农田,进大棚,在牧场里听故事,在草原上望星空,蒙过一脸煤灰,也吃过一嘴沙子。积累的照片越多,越庆幸自己来到内蒙古这片广阔的土地。沙漠里的故事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提起内蒙古,眼前浮现的景象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其实内蒙古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在内蒙古的第一次采访,我和同事来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记录沙漠里的故事。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一匹占地多万平方米的“骏马”横卧其中。00:56↑这是年4月21日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拍摄的“骏马电站”。新华社记者刘磊摄↑年4月20日,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工作人员在运维中心主控室工作。↑年4月20日,工作人员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巡检。新华社记者刘磊摄这是位于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中、由近20万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电站”。年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是世界最大光伏板图形电站。该电站采用“林光互补”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在开发利用库布其沙漠丰富太阳能资源的同时,推动沙漠生态治理。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但以煤炭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经济结构也限制着内蒙古的发展。得益于内蒙古地域辽阔,大面积的沙漠、荒漠、戈壁,优越的风、光资源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基础,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就在同一片沙漠里,有一个90后女孩正在书写她的人生新篇章。↑这是年4月30日拍摄的银肯塔拉生态旅游区景色。↑年4月18日,在银肯塔拉生态旅游区沙漠中,李芳和员工们一起栽种树苗。新华社记者刘磊摄↑年4月30日,李芳在银肯塔拉生态旅游区为营地旅游项目选址。新华社记者刘磊摄在颠簸的沙漠越野车上,此次采访的主人公李芳告诉我,这几年生态旅游越来越火,内蒙古的自然资源丰富,只要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毫不逊色于国外那些网红景点。她看着父辈们坚持一点一点为沙漠增添绿色,责任感驱使她回到这片沙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年,她从香港硕士毕业后,回到故乡内蒙古达拉特旗,成立公司开始运营银肯塔拉生态旅游区,投入到沙漠治理和生态旅游建设中,成了一名“沙二代”。“先有生态,后有旅游”,李芳延续了父辈的生态发展之路,在治沙造林的基础上,发展沙漠生态旅游,从而反哺生态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李芳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寻找专业团队为旅游区拍摄宣传片,通过互联网提高知名度,争取更多合作项目;尝试细化沙漠旅游产品,开发沙漠研学、治沙体验等项目,丰富当地的旅游形态;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吸引青年人才加入等。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李芳表示,对沙漠治理的投入不会停止,“生态就是我们的信仰”。此外,民族文化的触达是旅游产品的重要部分,她希望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了解、感受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使旅游体验更加丰富饱满。李芳还计划建立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便利,推动当地旅游业向好向上发展。办公室里,李芳时而扶额沉思,时而与他人商议事务,看着她眼神中的笃定,我心想,越来越多青年人才不再将跻身大城市作为唯一选择,而是给家乡的发展和建设注入新活力,真是一件幸事。大漠戈壁送“神舟”↑这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年6月5日摄)。↑这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年6月5日摄,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从沙漠采访回来不久后,当我得知有机会去拍摄神舟十四号发射,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抵达内蒙古前几天,我正坐在北京的编辑工位上一边收看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的电视直播,一边等待前方记者的照片,没成想这么快就转换身份,能够亲身记录这一历史时刻。此次拍摄也让我对摄影记者的“团队作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提前踩点,提前构图,几个拍摄点位安排几个人?现有的机身、镜头如何搭配?采用何种拍摄技巧?后期如何处理?怎么以最快速度将照片传给编辑部?凡此种种都需要统筹考虑,以更好地完成此次报道为第一宗旨。看到神舟十四号点火的瞬间,此前的舟车劳顿、等待的烦躁随着火焰翻腾消散了。身处大漠戈壁,四周没有摇旗呐喊的热烈氛围,耳边只有一阵阵快门声,看火箭的尾焰划过天空,心潮澎湃难以平复。写下这些回忆的时候,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入驻“天宫”,“最忙乘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也已载誉凯旋,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建成,中国人的太空筑梦之路,仍在继续。北疆亮丽风景线↑年6月27日拍摄的额尔古纳湿地景区风光。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但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脆弱。十年间,内蒙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拥有优越自然环境的内蒙古,正成为中国北疆一道亮丽风景线。盛夏,我来到额尔古纳。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源远流长的额尔古纳河、绵延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共同孕育出了.31万公顷的高纬度、低海拔、原生木本湿地——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走在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看河流蜿蜒,白桦成荫,游人与风景相映成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年6月27日拍摄的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风光。↑年6月27日,游客在额尔古纳市白桦林景区游玩。新华社记者贝赫摄来到林区,爬上大兴安岭北部高峰↑年6月29日拍摄的奥克里堆山日出景致。辗转山路,置身层林尽染的浓浓秋色中↑年9月28日,游客在扎兰屯市柴河镇同心天池游览。↑年9月27日在扎兰屯市柴河镇拍摄的十大湾秋日风光。走近黄河,感受温润澎湃的力量↑年9月21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拍摄的黄河风光。 ↑年9月21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拍摄的黄河风光。草原一碧千里,牛羊散落其中牧民骑马,或徐行,或驰骋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生态画卷↑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的草原上拍摄的羊群(年7月27日摄)。↑年7月28日,牧民驰骋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的草原上。↑年6月26日,牧民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道乐都夏营地放牧。↑年5月17日,牧民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上套马。↑年5月17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牧民在驱赶马群。新华社记者彭源摄↑年5月17日,牧民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草原上准备套马。慷慨的内蒙古不断将最美的一面展现在我面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被这里的人和事物深深吸引,内蒙古在我的印象里不再只有草原,有更多故事等待我去发现,我也将继续通过镜头记录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扫描下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