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

2022/5/5 来源:不详

北京青春痘医院那个好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桑干河,旧作桑乾河,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古称漯水,溹涫水。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上源为山西省的源子河与恢河,一般以恢河为正源,两河于朔州附近汇合后称桑干河。在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与夹河村之间汇洋河后,经官厅水库后,始为永定河。长千米,流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黄水河、御河、浑河、壶流河等。

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旧时河道经常淤堵,特别是下流河段水患频繁。17世纪末,在采取广泛的防洪措施之后,下游始称永定河。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建设册田、官厅水库及下游分流,水患基本消除,但由于上游水源减少,断流成为威胁桑干河的重要因素。

桑干河流域是晋冀交界人类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以阳原泥河湾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明。

中文名

桑干河

外文名

Sang-kanRiver

别名

桑乾河(汉字简化前)

所属水系

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源

地理位置

山西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

流经地区

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张家口市

发源地

宁武县管涔山分水岭村

主要支流

壶流河、御河、浑河

河长

km

面积

km2

河口

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

名称演变

大约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大同盆地、阳原盆地等古湖泊的湖水大都已消失,变成湖积平原。古代丰沛充盈的泉水、连同降落在这些盆地及其周围山区的雨水,汇集一起,总成大河,顺势东注,过涿鹿一怀来盆地,与“三家店河”联为一体,今桑干河的雏形大致形成了。[1]

桑干河,是一条名称多变的河流。先秦典籍《山海经》中称它为浴水。《山经·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谆于毋逢之山,……浴水出焉。”谭其骧先生认为,浴水即治水,也就是今永定河。《汉书,地理志》称它为治水,其于雁门郡阴馆县下云:“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人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汉书,燕刺王传》又记作台(音怡)水。上述的浴水、治水,实为一水,或因字形相似而传抄致讹,或因读音相近而用字有别,一般多以治水为是。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又称其为?水,文云:“?水出雁门(郡)阴馆(县)累头山,东入海,或曰治水也。由此可知桑干河战国称浴水,西汉称治水,东汉至北魏时期称?水,隋唐后称桑乾河。而桑干河下游在不同历史时期却有着更为繁杂的名称变化。如永定河曾有过清泉河(汉魏)、高粱河(汉魏)、卢沟(金),元、明以后又有浑河、小黄河、无定河等称谓。而河流名称的变化,反映出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水文状况亦日益恶化,尤其是明清以后变得易淤易决,水患频仍。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年)大规模整治河道、修筑河堤之后,下游始有永定河之名。

至于桑干河,是”干“字20世纪50年代后汉字简化为”乾“的结果。[1]

干流概况

桑干河位置及水系概况示意图

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上游,永定河属海河水系,其正源为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北麓庙儿沟的恢河,恢河与源子河在朔州市马邑村汇合后称桑干河。桑干河在阳高县南徐庄流出山西省境,在河北省怀来县朱管屯与洋河汇合称永定河,此后流经河北省和北京市,在天津市汇入海河流入渤海。

桑干河上游地处山西省北部,流经的行政区划主要是今朔州市的大部分。其中流经应县的河段长约35.1公里(经Googleearth测量),为应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最古老的河流。[1]

山西段

桑干河,上游有源子河与恢河两条河流。主流恢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左云县截口山。两河在朔州市朔城区马邑村汇合后称桑干河。相传因每年桑甚成熟时河水干涸而得名。它流经朔城区、山阴、应县、怀仁、大同县,入册田水库,至阳高县尉家小堡村进入河北省。山西境为河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阳高县大辛庄站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7.73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52.4公斤。河流所经各县,南北为山区,中部为地势平坦的大同盆地。[2]在朔州市境内长公里,多年平均清水流量4.51立方米/秒。[3]

恢河,源于宁武管涔山,到朔城区神头泉汇入桑乾河,境内长度7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38立方米/秒。[4]

河北段

桑干河相传每年桑椹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发源于山西高原管涔山北麓,东北流经大同盆地,纳黄水河、浑河、御河及二道河,东北流入河北省境内,于阳原县化稍营镇钱家沙洼接纳壶流河,东北流经宣化区、涿鹿县,至涿鹿县、怀来县交界处的朱官屯与夹河村之间与洋河汇合后入官厅水库,出官厅水库后始称永定河,再流经三家店进入平原,下泄至屈家店和北运河汇合。年自屈家店以下开挖永定新河,永定河水由永定新河直接入海。[5]

桑干河末端与洋河汇合处的夹河村一段

水文特征

桑干河在朔县马邑村有神头泉出露,平均流量每秒7.4立方米。桑干河历史上最大洪水发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在桑干河出省境尉家小堡村,洪峰立方米/秒。清同治十年()农历七月下旬连雨十日,亦为大水,尉家小堡洪峰立方米/秒。民国28年()水淹天津,桑干河亦为大水,暴雨中心在浑源,水淹浑源县城。[2]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黄水河、浑河、御河等。如以桑干河为永定河正源,则洋河也是桑干河支流。如以恢河为桑干河正源,则源子河也为桑干河支流。

黄水河,古称治水,又名湿水。发源于朔城区王万庄,经朔城区、山阴县到应县,在应县屹塔村汇入桑乾河。境内长度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13立方米/秒~1.5立方米/秒。河水浑如黄汤,河床无定,历史上对两岸农田、村庄危害很大。近年水量减少,经常干涸无水。

浑河,古称崞川水,源于浑源县崞山(南岭关)。从浑源流经应县,到怀仁县新桥村汇入桑乾河。境内全长42公里,清水流量0.45立方米/秒。因有应县镇子梁水库蓄水拦河,对农田生产较为有利。

元子河(源子河),源于左云县杏子堡村,经右玉县、平鲁区,在朔城区汇入桑干河,境内长度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2立方米/秒,为季节性河流。[4]

御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县西北,称饮马河,在大同市镇羌堡进入山西境内,称御河。御河干流长公里,在大同市吉家庄[19]汇入桑干河,流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在内蒙古境内有平方公里。

神头泉群,是山西高原著名的岩溶大型泉群之一,在恢河、源子河交汇处出露,直接补给桑干河。泉群分布面积5平方公里,泉水流量多,年平均(年~年)达8.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达9.78立方米/秒。年代平均流量仅为6.54立方米/秒。[2]

洋河,古称修水、于延水,辽代称羊河,明代演变为洋河。因支流众多,水量丰沛,水流汪洋,故名洋河。上源有东、西、南洋河三条支流,以东洋河最长,达公里。三支流与怀安、万全县交界地区汇合后,其下始称洋河,向东流经怀安,万全县,折东南经宣化、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至涿鹿、怀来交界处汇入桑干河,此段长公里,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床宽—米,多年平均流量17.6立方米/秒,属海河水系。为常年河,年内冰期70天。主要支流有清水河等。[6]

治理开发灌溉

桑干河灌区,位于山西省大同盆地的西南部,地处朔州市山阴县和应县境内,控制总土地面积61.7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6万亩,是山西省大型自然灌区之一,灌区水源为桑干河干流上的东榆林水库,其入库径流为桑干河地表径流和神头泉下泄水。朔州市利用桑干河水源建有8处大中型灌区,分别是:始建于年的桑干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4万公顷,为朔州市的大型灌区。始建于年的恢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23万公顷,属中型清洪水灌区。始建于年的裕民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公顷,属中型清洪水灌区。始建于年的腊壑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公顷,属中型纯洪水灌区。始建于年的神头杨水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公顷,属中型泵站灌区。始建于年的南高灌泵站灌区,是山阴县管理,设计灌溉面积公顷。始建于年的民生灌区,属山阴县,设计灌溉面积公顷,是中型清洪水两用灌区。始建于年的薛家营灌区,属应县管理,设计灌溉面积公顷,为中型清水灌区。[3]

册田灌区是山西省内大型灌区之一,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其中山西部分位于大同盆地东南部,灌区西起大同县固定桥,江至阳高县东柳营,北界阳高县马家皂,南邻太行山脉六棱山脚。灌区东西长约51公里,南北宽约12-22公里。灌区设计总灌溉面积3.万公顷,其中山西部分2.公顷。[7]

河道防洪

桑干河是永定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山西境内河长公里。据《山西通志》、《朔州志》、《应县志》等历史文献记载,桑干河历史上就进行过多次整治。建国以后,对重点河段进行疏治加固,沿河修筑了一些护村堤堰,但未形成完整的堤防,只有支流十里河、口泉河、浑河、唐峪、御河、大峪河等修了护城堤坝,如口泉河流经矿区段,河长37.4公里,建砌石堤坝或护岸工程46.7公里,防洪标准50年一遇,主要地段达到年一遇。十里河矿区段河长38.6公里,已建成固定砌石堤坝和护岸27.4公里,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8]

水库蓄洪

流域内共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册田水库几乎控制全流域面积,但其防洪效益主要为下游河北、北京市缓洪拦沙。浑河建有恒山、镇子梁两座中型水库,对浑源县城和桑干河防洪作用甚大。十里河在左云县城建有十里河中型水库一座,也为下游大同市沿河矿区减轻洪水起到一定作用。东榆林水库是桑干河干流上游一座库容万立方米较大的中型水库,该库控制恢河、源子河等洪水,对下游防洪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大同赵家窑水库、怀仁下米庄水库也控制了一部分洪水。[8]

水库

东榆林水库,主坝处于朔州市城区神头镇东榆林村东南的桑干河上游干流上。控制面积平方公里,流域长度.5公里。其上游有源子源、恢河、七里河三大支流,恢河与七里河先汇入太平窑水库,出库后不足10公里再注入其中。由主坝、副坝、泄水闸三分部组成,是一座设计特殊的无溢洪道水库。主坝系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5.5米,长1米。于年建成,次年发生垮坝,为病险库。原为空库度讯,主蓄神头泉清水。年起来水全蓄。年除险加固。总库容万立方米,20世纪,每年向下游及周边供水万立方米以上。21世纪初,由于来水减少,每年供水减至多万立方米,是一座供水量大于总库容的水库,供水范围是桑干河灌区(设计面积公顷)、民生渠灌区(设计面积公顷)、薜家营灌区(设计面积3公顷)、沿库边及下游河边乡村高灌50多座(灌溉面积公顷),总计公顷。同时为朔城区、山阴、应县三区县供水。年10月获批山西省首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年为朔州市桑干河湿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9]

册田水库泄洪道

册田水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始建于午3月,它横截桑干河水,东西长30公里,下游为乌龙峡,长约10公里,兴利水位面积约5万亩,蓄水万立方米,可浇灌农田40多万亩,年产鱼五万多公斤。水库的主要任务是为下游官厅水库拦沙、防洪和渡汛,还起着保障首都防洪安全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担负着大同城市部分工业和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册田水库风景秀丽,景点众多,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集住宿、餐饮、休闲港与一体,是不可多得休闲旅游胜地。册田水库位于桑干河中上游,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册田村北、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距大同市60公里。

官厅水库修建于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设计总库容量41.6亿立方米,实际库容22.7亿立方米,库容3亿立方米,最高水位.8米,正常蓄水位不超米,水面(米时)平方公里,其中89%在怀来境内,总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0]

白泥河:出山阴县东南榆林峪,盖夏屋(山)之支蜂也。其水东北流至应州界内,入桑乾河。《清一统志,大同府·山川》谓“白泥河在山阴县(旧城)东,一名白迷河,源出县东南界榆林峪,东北流,人应州界,曰盆子峪河。即《水经注》之夏屋山水。

夏屋山水:《水经注》:桑乾水“又东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又东北,右合夏屋山水。水南出夏屋山之东溪,西北流经故城北…..又西北人桑乾枝水。”按夏屋山在山西应县南,东与北岳恒山相连,夏屋山水即源出夏屋山北麓,北经应县附近,流注桑乾水的一条河。

木瓜河:山阴县水,源出水上村,经侯家岭东北,又南入应州,折而东流,绕大营村之西南,入桑乾河。《清一统志,大同府·山川》:“木瓜河在应州西北二十里,东流入桑乾河。”

清水河:“怀仁县水,出韭畦村南,流至臧家寨,南人桑乾河。“。《清一统志》谓“清水河在应州西北,东南流经黄瓜堆北,东流入桑乾河”。按今有清水河村,在怀仁县南。臧家寨省称臧寨,又在清水河村南。

白土河:俗呼应州水,分东、西二支,其西南出夏屋山马跑泉,为西支,东北流;其东南出边城下者,直北流而合之。又经应州城东而北,入于浑河。

大石峪水:“石峪水,在应州东南三十里,有大石峪、小石峪二水,合而北流,经州城东北,又北合浑河,入桑乾河”

唐泉水:在应州东二十里安边镇,自石涧流出,下入浑河。

盐、碱二河,盐、碱二河水无源,因土人挖碱成渠,水所汇遂曰为河耳。注盐河者有:湖峪水(出代州北马湖山,北流出口),茹越口水(出应州南四十里茹越岭),峙峪口水、大、山门口水(三源并道,汇而北流,经应州西南之峙峪一带),小石口水(出应州南云峰护驾冈诸山)。一水流经州东南……入桑乾,一水流经州东南……人盐河。入碱河的有马兰口水。

北楼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旧渠流经州东南北楼村、东上寨交界七里,接连新渠,流至州东罗 家庄、东小寨交界五里,归入浑河。西河一道旧渠流经北楼村、东上寨、东辛寨、临河村交界,共十三里,接连新渠,流至罗家庄、安乐营,共七里,归人浑河。

大石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流经州东南下社村、石家庄、镇子梁交界,共十五里,系旧渠归入浑河。西河一道旧渠流经下社村、唐家庄、张家寨、城下庄交界,共二十里,接连渠,流经州东北郭家寨、西辉耀、哑鹘庄、杨家庄交界,共二十三里,归入桑干河。

小石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旧渠流经东南小石村、北河种交界,共十五里,接连新渠,流至州东南姜家庄、灰泉子、东关、州北范家寨、州西北吴家庄交界,共四十二里,归人桑干河。两河一道旧渠流经州东南鲍家堡、南河种、接马峪交界,共十五里,接连新渠,新渠,流至州东南灰泉子、席家堡、州南入里坡、三里寨、州西南李家庆云、寇家寨交界,共二十三里,归入盐河。

茹越口水二道,东河一道旧渠流经州东南下寨村、王宜庄、北曹山交界,共二十二里,归入盐河。西河一道旧渠流经州西南南曹山、上甘港交界,共十六里,接连新渠流至州西南何家疃、郑家庄、张家坊、师家坊交界,共十六里,归人盐河。

马兰口水一道,旧渠流经州南马兰庄、下马峪交界,共十一里,接连新渠,流经至州西南望 岩村、大南头、大北头、冯家序、新房儿、刘家庄交界,共二十八里,归人碱河。

胡峪口水一道,旧渠流经州西南西安峪、下瞳村交界,共十二里,接连新渠,流至州西南望岩村、大西头、安银子、南湛村、永盛庄、卞家黄巍、张家坊、大黄巍交界,共四十里,归人盐河。

浑源河,出浑源州东北二十里汗土峪,今名神头村。唐置浑源县、金升州,皆以水得名,古谓之崞川水……其水流经州西南十五里故崞县(麻家庄)。《明史,地理志》所谓州“西南有浑源川”者也,分流绕城西北,又经应州东北赵坝冈、唐泉东流注之。又西,经东小寨、安乐营、北马庄诸村,左得大石、北楼口之水。又经南柳会、边耀村,循边耀山麓北出,转经大同县南之小长城,怀仁县东南之西安堡,东北注于桑干河。(摘自清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小峪口水,出县南二十里,东流经县南十五里,名磨疲乏河。又东经路家庄,又东南经干沟,并由应州界人桑干。(摘自清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

大峪口河,即左云县南之马头河,由峪口(大峪口)人县境,东经曹家庄、田家庄、水磨村,又有经山峪水自西南来与合,东北入应州,大同界,入桑干。(摘自清光绪《山西通志·山川考一三》)[1]

流域概况

怀来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东南部,毗邻首都北京,县城沙城距北京德胜门公里。舜设十二州,怀来属冀州;春秋战国时期,怀来属燕国上谷郡;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怀来是上谷郡郡治所在地沮阳县;南北朝时,怀来属北魏;隋代,怀来属涿郡怀戎县;唐设十五道,怀来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辽太祖时(公元年)始称怀来县;金代改称妫川县;元代复称怀来县,为蒙军淘金放马之地;明初改怀来县为怀来卫,建直隶后军都督府,迁山西、山东、湖广等地无田者数万于直隶,古家窑、头堡、上八里等40余村源于此时,永乐十六年(公元年)建鸡鸣驿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年)又改为怀来县,康熙皇帝征葛尔丹叛乱,六次驻跸怀来城外行宫,沙城白酒闻名此时;年底怀来全境解放。怀来城始建于唐代,武则天垂拱年间(公元—年)在此设清夷军城,为妫州治所在地,是著名的军事要塞,有“北门锁钥”之称。年,因修建官厅水库被淹,具有多年历史的一代名城沉没于水下,怀来县城迁到沙城镇。[11]

辖17个乡镇、个行政村,总人口36.5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是河北省首批粮食基地县和省“双环”菜篮子基地,是中国葡萄之乡和中国葡萄酒之乡,是全国经济林建设百强县、国家级园林县城、首都重要水源地。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亿元、增长5.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7.8亿元、增长1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4亿元、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亿元、增长3.1%,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4%。[12]

发源地

桑干河上游及其支流从大同盆地周边的崇山峻岭奔腾而下,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大同盆地上随意地摆动、宣泄,形成了大片的洪积冲积扇,既造就了肥沃的土壤,又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正是这片丰泽膏腴的土地,哺育了朔同地区最初的文明,也为应县古今的发展变迁提供了优越的地域空间。[1]

桑干河主流恢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宁武县的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县的截口山,靠近长城。两河在朔州朔城区马邑村会合后始称桑干河。桑干河流经朔州市、大同市,至阳高县尉家小堡村进入河北省境内。桑干河在山西境内的河流长度为公里,流域面积达平方公里。桑干河上的主要支流有黄水河、浑河、御河等。

走向

河流先沿槽谷同恒山走向平行流向东北,之后在河北省宣化附近折向东南,在沙城南侧与洋河汇合后称永定河,注入官厅水库,然后注入海河,尔后流入黄海的一个大海湾——渤海。[13]

治理古代治理

桑干河上游河段流经干旱的山西北部黄土高原,称之为桑干河。其下游常遭洪水之患,因而常改变河道,故原俗称无定河。17世纪末,在采取广泛的防洪措施之后,下游始称永定河。此后,在、、1年和19世纪又陆续采取了进一步的防洪措施。桑干河总是带有大量的泥沙,致使河道随清随淤。

现代治理

流域

年代初,在北京西北部山区建起发电、灌溉、防洪的官厅水库大坝。随著海河水利工程中各种排水设施的建设,洪水也得到了疏解。

桑干河也是塞北一条古老的河,它从西向东,流过张家口境内阳原、蔚县、涿鹿,绵延不断的河水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这里悠久的文化,它留下了人类千百万年进步的印迹,也记载了人类学家探寻的脚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埋藏着许多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有关的史前信息。[13]该河河长为高建民。[14]

现状

干涸的桑干河

自年后,桑干河许多河段基本上处于常年干涸的状态。现已基本全面断流,沿岸农田饱受干旱影响,河道采砂现象严重,面目全非,昔日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已经一去不复返。经过3年综合治理,涿鹿县年完成桑干河县城段4.5公里蓄水,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为留住涿鹿人的“桑干记忆”,重现“桑干烟雨”、“桑干晚渡”等历史美景,从年开始,涿鹿县实施了桑干河综合开发治理工程。项目全长10公里,总投资3.5亿元,分两期实施。在保证防洪标准的前提下,该县还将通过对河道滩地、两侧护岸、堤防、滩地的设计,建设休闲、娱乐等设施,让桑干河真正成为居民可以亲近水景的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15]

主要原因:

1、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得桑干河流量不能得到保持。

2、上游修建水库,截流流量。

3、地下水过量开采,桑干河得不到补给。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来源: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