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五大海日罕神山
2023/7/30 来源:不详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71.html
在世界历史上,有人形象比喻中国是东方巨人,拥有五千年以上历史脉络清晰的文明史,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伟大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汉、瑰丽辉煌,其形象威仪具象,仪态万方;其山如骨骼,其水如血脉,背依亚欧大陆,面向辽阔太平洋,来龙深远,去脉奔腾。三山五岳,成就了中华锦绣;昆仑秦岭,划分了南方北方。而塞外草原的高山大岭,蕴含着北方民族的荣辱兴衰,寄托着各族儿女亘古以来的喜怒哀乐,寄托着炎黄裔胄的共同精神追求,更体现中国人的心性休养、价值与精神砥砺。我们介绍的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山奇峰,而是克什克腾旗草原各族人民心中共同的圣山——五大“海日罕”神山。
克什克腾旗五大“海日罕”神山
克什克腾旗五大“海日罕”(敖包)神山,均为元朝时皇家命名官敖包,为克什克腾旗部及周边其它蒙古部落共同的祭祀圣地。这五大“海日罕”神山(敖包)是:塞罕海日罕(今塞罕坝),在克什克腾旗南;陶高海日罕(今坨河锥子山),在克旗东;嘎啦德斯汰海日罕(今大青山),处于克旗中心位置;土子海日罕(今同兴镇北大山),处于克旗北部;巴彦海日罕(今达里镇东北白音敖包),位于克旗西部。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此五大神山,构成了克旗山川大地的架构,相望于原野,傲立于天地之间,而且于高拔俊极中彰显各自的特色,神奇、神秘、神圣,是各族百姓心中的圣山。
摄影:杨贺明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祭祀的石堆或土堆。据历史记载,祭神山或敖包与成吉思汗有关系。《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杀时,藏在不儿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儿没有抓住成吉思汗,无奈撤围。成吉思汗大难不死,感慨地说:“不儿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生命,我将每天祭祀每天祈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拴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推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成吉思汗曾向西域大国派出一个庞大的商队,欲求与哈喇子模国通商,但蛮横的哈喇子模国君臣野蛮杀害了商队全体人员并夺走了全部货物。消息传来,成吉思汗在圣山上祈祷三日三夜后,下山做出了西征决策,开启了蒙古三次大规模西征的序幕。元代,忽必烈曾制典,皇帝及蒙古王公贵族军民人等,每年必须至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民众便“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这种山用石块或土堆积起来,蒙古语称“敖包”。
敖包大致有四种用途:用以划定边界;道路标志;祭拜鬼神,祈求丰收;安葬活佛、英雄、旗长或名人。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蒙古各地根据需要选址建造敖包,各盟、旗、苏木、嘎查、独贵龙和寺庙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过去,蒙地祭祀敖包与祭神山是两个概念,经过历史演进,祭山与祭敖包或契合为同一个内容,只是个别地方稍有不同。克旗五大神山即五大敖包,均建于境内高山之巅,都是用石块堆积而成,呈圆包状,上插若干幡杆或松、柳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建敖包时或在石堆内放置五谷、弓箭、佛像或名人用过的兵器衣冠。敖包若为大小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的要大许多。其中塞罕敖包和白音敖包为皇家敖包。
摄影:杨贺明
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为法定祭敖包吉日,是草原上生活的人民最神圣和最隆重的节日,届时,不分皇亲国戚、财主贫民,皆为这一盛大节日而奔忙,远方的人们赶着牛羊,骑着骏马奔向敖包,并在周围扎下蒙古包,参加盛大的祭敖包仪式。在祭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经幡、活羊、奶食品、糕点和酒,在太阳初升之前即开启祭祀仪式,先献上哈达和贡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按顺时针方向绕敖包三圈儿,再行跪拜礼,祈祷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可谓拳拳服膺,衷心景仰。行完礼后,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物资交流、买卖和串亲访友活动。选择合适地方支锅煮羊肉,举行野餐。一连活动三至五日方才散去。
蒙古民族祭祀敖包的习俗传习之久,这和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族的生活环境有关系,自汉代以降,草原各民族信奉萨满教,信仰和崇拜蓝天(即长生天)。在他们的观念中,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一切都由神灵掌管着,我国各民族祖先祭拜与神祗信仰,也就是敬祖与祭神的传统,是并肩存在、相辅相成却又迥然各异的。神灵以敖包作为与人类沟通的媒介,祭敖包即为敬神。这种原始的、朴素的感恩敬畏心理,反映了古代人们自然宗教意识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塞罕敖包
塞罕敖包位于克什克腾旗南境,与河北省围场县、赤峰市松山区、翁牛特旗毗连的塞北屏障塞罕坝中段隘口上。
塞罕坝古称“蹛林”,为匈奴的祭祀之地,唐代时为千里松漠核心地带,辽代为契丹皇帝拜日场所,清代名为大兴安岭。又古名道图喀拉漠多,清康熙帝赐名达尔汉漠多林。塞罕坝最高峰大光顶子海拔米,为赤峰市最高峰。清代康熙帝出巡塞外,在乌喇岱(即塞罕坝)大宴蒙古王公,席间喀喇沁、翁牛特、克什克腾等部王公向康熙献地,四年后康熙将献地辟为木兰围场,塞罕坝中、西段亦在围场范围,因此原处于塞罕坝下三姓庄的克什克腾旗扎萨克府幕帐北迁潢河之源,康熙帝终其一生十数次到木兰围场,其中有四次逾塞罕坝驻跸百岔川。乾隆帝、嘉庆帝亦数度登临塞罕坝。
清代《东华录》记载:嘉庆十五年()年秋,嘉庆帝登塞罕坝赋诗“兴安在望未能陟,西北巍峨接太空。虎豹九关森玉阙,云霞万叠漾金风。尊同五岳神功浩,境达诸天御气通。福祐寒垣沐膏泽,峰峦群拱势隆崇。”并下诏:“晴雨应时,聿昭顺祐,命礼臣酌议祀典,以隆望秧。奚时四镇之仪,春秋致祭”。其后于此,再堆垒塞罕敖包,建敦仁镇远山神庙,塑塞罕佛,春秋奠祭之。
民间传说,清康熙帝在坝上行围打猎,当大队行至坝上塞罕泡子边,突然乌云翻卷,浊浪排空,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大臣劝驾避雨缓行,康熙生气地说:“就是下红雨,朕也要赶路!”忽然从泡子里跳出来一只金蟾,挡住鵉驾讨封,康熙帝即封之为“塞北灵验佛”,以保佑塞外百姓平安吉祥。自此,塞罕敖包即供奉塞北灵验佛。每年阴历6月13为祭日。至清代民国年间香火日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度荒废,年代以来恢复祭祀活动。尤其是年代至今,祭塞罕敖包为内蒙古、河北两省区各族百姓共同节日,京津沈及国内各大城市旅游者也慕名而至。
从六月十一开始,人们就上塞罕坝做祭祀敖包的准备工作。六月十二午夜,远近周边各族百姓,便开始携带祭品和食品餐具、帐篷旱伞,从四面八方向塞罕敖包汇聚,在六月十三黎明起,便展开祭敖包活动,人们在塞罕敖包前默祷祈福消灾,求子嗣、求吉祥,祛病消灾,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把祈福内容写在长幅红布上,牵着绵羊,全家人顺时针环绕敖包转三圈,逆时针转三圈,再把红布挂在架子上(叫挂彩)。祭敖包三年为一周期,淳朴虔诚的乡亲们每年都把祭敖包视为大事认真做好。祭塞罕敖包为血祭,人们在敖包前宰杀绵羊,把羊血、羊头供奉于神位上,在敖包周边森林中支锅垒灶,煮手把肉,尽情吃喝玩乐。近几年来,由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已成为中外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尤为京津及中国北方各民族民众青睐,祭塞罕敖包已成为驰名旅游品牌。
白音珠日和敖包
克什克腾旗官家敖包原为塞罕敖包,但清末民初时随着汉民入蒙地垦殖,蒙古人逐渐北迁,祭祀圣火亦北迁至巴彦海日罕,即今白音珠日和敖包,因此,白音敖包成为扎萨克敖包,也是公祭敖包。
年春,十世班禅却吉坚赞大师赠镏金佛一尊于此敖包安放。以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为祭祀日,届时,旗扎萨克、旗长盛装莅临,率群僚行跪拜大礼,向敖包献祭奶食品、糕点、阿木苏、白酒、牛奶,桌上摆放9只整羊,公爷亲自焚香敬酒,默祷“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畜兴旺,无灾无病,大吉大利。”佛事完毕,摆全羊宴,人们大快朵颐,举行“好汉三赛”等游艺活动,在临时构建的街市购物交易,一般狂欢三日方才散去。
白音敖包山在贡格尔草原上突兀而立,浑圆柔润,给人们以祥和温柔的感觉。俗名牛心山,山上有荟祥寺古建筑。周围则分布着数万亩沙地云杉,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杉树特有品种,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属历史上千里松漠孑遗,被百姓视为神树。碧绿的云杉林簇拥着白音敖包,使之更显葱郁灵秀,不愧为蒙古族民众顶礼膜拜的圣山。
坨河敖包
坨河敖包,蒙古语称陶高海日罕,又名岳碧尔山。主峰海拔.1米,处于克旗东部,百岔川、陶高川夹峙,群山万壑,簇拥高峰拔地而起,百里开外便见到其伟岸英姿。
坨河敖包壮观,其山势如一头猛虎,虎头高昂向西南,虎尾高扬于西北,在海拔余米时,硕大的山体峭拔而起,以70多度的陡坡刺向天宇。南片有一片冰川漂砾碎石带,其自然形成一头下山虎模样,昂头摆尾,动感十足。登临顶峰,徜徉于宽50余米长余米的山巅草甸上,头顶白云飘飘,一伸手便能扯下一把来。大好河山一山映衬一山,一岭掩遮一岭,西北方向的达里诺尔像一条明镜闪着白光,南面的塞罕坝清晰可见,大光顶子如同一柄利剑刺破青天。
而更会令人拍手称奇的是在孤峰脚下,竟有一口被松桦树干围拢的水井。在孤峰高山之巅,竟存在一眼水井,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绝不相信。我探身井中,水冰凉、滑腻,微泛绿色,掬一捧饮之,微甘清爽,据说山上望火楼的看守人和牛羊倌用此井水。常言道:山多高,水多深。今见此井,信焉!
坨河敖包自元代皇家册封为神山敖包,象为克旗东部蒙汉各族民众祭祀之所。主敖包很高大,呈雁翅状分立于主敖包的各6个小敖包是用石块堆砌而成的。主敖包东南方有神龛、祭台,并立有两尊石碑,均刻有“塞北佛爷之神位”字样,落款大碑为乾隆年间,距今已三百余年,另一块为光绪年间刻立,显现其沧桑的历久经年,这神山圣水敖包,守望华夏故土,给我辈天涯过客以勇毅担当的豪迈,壮怀激越的胸怀。
嘎拉德斯汰海日罕(大青山)
说起来,嘎拉德斯汰山(俗称王八盖子山)的名气没有与之相连的小弟大青山大,大青山因为冰臼和奇石而名扬天下。实际上,嘎啦德斯汰山主峰海拔米,大青山海拔米。嘎啦德斯汰山敖包处于克旗中部,是中心敖包,过去该区域是蒙古人驻牧地,南临西拉沐沦河,北依大兴安岭,热水塘温泉是各族百姓尤其是蒙古人心仪的疗养祛病圣地。
嘎拉斯汰敖包居于中心而威仪四方,居高临下,龙盘虎踞,山势俊俏巍峨,峰奇林秀,大青山有“塞上小桂林”之美称。山坡天然林面积很大,松杉、白桦、山杨、山槐等种类繁多,沟谷中核桃、山梨、山丁子、山里红等野果成片簇拥,豹猫、野猪、马鹿、狐狸等野兽栖息于林草中,野山参等名贵中药材史有采缬,神山主峰浑圆开阔,草卉繁茂,犹如神龟匍匐于地,山下林草青青,泉溪淙淙,怪石嶙峋,移步换景,拟人状物,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摄影:薛新玉
嘎啦斯汰敖包册立于元代,石堆敖包高大壮观,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各族百姓竞相登山祭敖包,同时观赏壮美山川,采花卉,捡山蘑,采野果,尽情体会大自然的灵犀内涵。
该山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便建有“八〇二”电视转播台,承担内蒙古的信息传输转播的任务。大青山被列为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九大景区之一。
土子海日罕(北大山)
北大山绵亘于克旗东北边陲,故名北大山,主峰海拔.2米,长11公里,宽4公里,山顶平坦如桌面,远看山顶平整,形象平正。如果从南部、西部观之,北大山只是一列高岭。但从林西县统部镇观之,其山如同一头雄狮,威猛蹲伏于天际,黑黝黝气度不凡。北大山敖包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北方向,属大兴安岭南麓,其东为坝筒子沟,为林西连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交通要道。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第十七集团军从锡盟大草原直驱坝筒子沟,一举攻占林西。北大山控扼草原,虎视西拉沐沦河流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北大山北面是巴彦高勒大草原,西北部与其相连接的山脊是阿斯哈图石林,为克什克腾旗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景区,石林拔地而起,惟妙惟肖,不可言状,实为世界地质公园九大景区翘楚。北大山南麓与北麓截然不同,山北为白桦林,山南陡峻,悬崖陡坎突兀而立,稍缓一点的坡上遍布林木,崖下为较平缓的黄土坡,现农田、人工林郁郁葱葱、草坡上繁花如海。一台地上为辽代古墓葬,今地表尚存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桌。据专家分析,古墓主人为辽四品或五品官员,非平民墓葬。再向南川道上,有明显遗迹的金代边堡从东西向沿天河源奔向巴彦查干草原。
北大山敖包向为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和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各族民众祭拜的神山,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祭日,方圆几百里的百姓竞相登上北大山,向敖包献上虔诚而深情的祝福,观赏北大山的雄伟英姿。
劝人向善祈祷幸福的民俗风情。
带有浓郁的自然崇拜风情,是草原上古老宗教萨满教的遗韵。萨满教是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的集合:崇拜火、北斗七星,崇拜山岳、翁衮(祖先),崇拜英雄。居于所有神灵之上的则是永恒的“长生天”,蒙古语叫做“腾格里”。蒙古族最常说的宗教语言就是“托着长生天的气力”,认为“天”是宇宙的统治者,也是正义的支持者和一切生命的源泉,因而每喝酒,必祭天。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千年已逝,历史记忆中前尘往事,通过某些仪式传承下来。祭敖包仪式亘古以降,已发展演变为一种艺术,一种仪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社交娱乐等传统文化,成为克什克腾旗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如今的祭敖包,古代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却强化了祝福生活美好愿望,变成了各民族民众共同享受的民俗节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克什克腾旗五大神山虽未列入到中国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然其名声既有其独特魅力的自然属性,更具有别具风格的人文意义,而且二者共同作用于一山,“诗从山丽,山以诗传,”人们感恩于这个时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厚,精神世界向善向美。纵观几千年历史,像今天这样的日子是极珍贵的,值得分享与珍惜。人文映像,秩文积淀,一座敖包便成为一个地方的历史博物馆。赋于想象力和怀着美好愿望的人们,为一个个地方演绎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口耳相传,历久弥新,寄托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积累成为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也显示出中华民族超强的凝聚力、向心力。
作者:吕振山
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