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随风而走的民族,和如河清澈的内蒙

2022/8/9 来源:不详

北京较好的雀斑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76844068971537&wfr=spider&for=pc

在激进的现代文明面前,草原上发生的一切似乎变得遥远,但是,在现实生活里成吉思汗的魔法默默隐藏在各处修辞造句,除了愈发妖艳的城市文明,在远离公路过于安静的草原深处,蒙古人还在策马扬鞭延续着游牧生活,这种迁徙的规则和天人化境可以在城市的舞台上以呼麦的形式回响,但丝毫不能改变草原上的春来秋去草长雪飞,牧区的人大多数还没有学会掠夺,他们愿意随着风走。

本文作者:

阿音,纪实摄影师

原名柒金才,他是个草原上的失学孩子,初中二年级,因为贫困,他不得不中止学业,离开学校让他永远无法释怀。从年开始,阿音行走于草原上,拍摄蒙古人的肖像,记录游牧民族的风土与文化,用黑白影像谱写一曲蒙古长调。

布和毕力格和照日各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白音呼布苏木陶森淖尔嘎查

零下28度,寒冷彻骨,两匹蒙古马还在顽强地为各自的主人效劳。自从远古时代蒙古人驯服了野马之日起,马便成了游牧蒙古人忠实的伙伴。生产劳动中,马是游牧蒙古人的生产工具,放牧、拉车、乘骑、迁徙,样样都离不开马;日常生活中,马是游牧蒙古人的亲密伙伴,是神圣祭奠中的“灵驹”,是载来幸运的“风马”,是赛马运动中的“骐骥”。

我不是成吉思汗,我的身后没有旌旗万杆,更没有浩荡铁骑。但我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我的镜头前有我苍劲雄健的族人兄弟,更有刚强智慧的游牧文化。

呼格吉巴特尔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仁高毕嘎查

与草原上从前使用七至九辆勒勒车搬包的壮观景象不同,呼格吉巴特尔这次倒场搬包只用了三辆勒勒车,浓缩成乌珠穆沁草原上最后的迁徙图景。此后,草场上再也见不到这样的迁徙。年以后,东乌珠穆沁旗的牛越来越少了,因此勒勒车日益淡出历史舞台,成了最后的游牧谢幕时的经典背影。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北中国的草原是它的发祥地。公元13世纪,蒙古圣祖成吉思汗率领骁勇铁骑横扫欧亚,谱写出气吞山河的英雄传奇。历经千年风霜,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游牧在中国的北方很多年。然而,上世纪下半叶以来,草原人畜超载,到处垦田挖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定居定牧盛行,游牧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消失,游牧文化危机四伏,濒临绝地。

照日格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

旗嘎达布其镇商都嘎查

出牧时,照日格图情不自禁地抓住两只心爱的山羊,脸上浮现出些许快意。但回望身后,广袤的草原被纵横交织的网围栏切割得支离破碎。上世纪80年代畜牧、草场承包到户,牧民们家家户户用铁丝拉起网围栏,割据草场,四季定牧。这一行动,当年曾被广泛推广。但事实上,拉起网围栏切割草原的作法,消灭了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而游牧的消逝又加速了草原的沙化。

乌尼日巴图一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阿拉坦合力苏木巴音杭盖嘎查

乌尼日巴图曾经是一个勤劳的牧民,草原沙化对畜牧业的威胁,以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迫使他弃牧进城,成为锡林浩特市里的一名“的哥”。由于草场沙化较为严重,羊也不长膘,买家不愿收购。于是乌尼日巴图把仅剩的羊全部处理掉,然后,买了一辆“面包车”,在锡林浩特市跑起了出租。

从年起,我一边以纪实摄影方式拍摄游牧生活的全场景,一边用蒙古文记录整理游牧蒙古人的历史、习俗、生存状态。年至年,我的镜头推向更深更远的游牧,无须调动什么艺术手段,只是用静态的,或动静结合的表现方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