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生产建设兵团13子之内蒙古生产
2022/8/30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年1月24日,根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命令,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它成为了文革期间内蒙地区接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主要单位。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主要担负着屯垦戍边、教育知识青年的任务。年7月开始,内蒙古兵团同全困其他兵团一样,取消了兵团建制,所属农牧业团场和工矿企业全部移交给了地方农垦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兵团也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在面临战争威胁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根据对国际形势的研判,认为中国面临严重的战争威胁,决定在全国开展战备工作。全国各地、各部门都被动员起来备战、备荒。中国的战备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度达到高潮。
文革期间兴起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年末,这一运动接近尾声时,中国城市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已达多万人。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艰苦劳动的锻炼,使城市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由各地方革委会组织安排,将城市知青分散安置到各农村公社中的生产队,和当地社员共同劳动生活;另一种形式是将部分城市知识青年集体安置在一些生产建设兵团中,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由人民解放军下派到兵团中的现役军人组织知青开展生产活动。
这部分知青般称为“兵团战士”,因为他们不仅在兵团中从事工农业生产活动,还肩负着屯垦戍边、保卫祖国的任务。与插队下乡的形式相比,生产建设兵团的组织形式在当时更有利于践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所以,生产建设兵团这一种组织形式成为了实现“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城市知识青年再教育的一种合理组织形式。
年1月24日经毛泽东批准,将原华北农垦兵团和内蒙古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合并组建而成,其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内蒙古兵团”)。内蒙古兵团组建之初,隶属北京军区领导。年5月,北京军区党委决定,将内蒙古兵团交由内蒙古军区负责领导。
内蒙古兵团成立的当年,就组建了4个师,分别是一、二、三、六师,共24个团,个连队,接收了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五万余人,复员退伍战士五千余人,并接收下放干部人。年,又组建了2个师,分别是四师和五师,共l5个团。
兵团司令部设在了呼和浩特市,六个师部的驻地分别是:一师在磴口县,二师在乌拉特前旗,三师在临河县,四师在乌海市,五师在西乌珠穆沁旗,六师在东乌珠穆沁旗的乌拉盖地区。大部分师团主要分布在内蒙的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盟、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内蒙古兵团成立之初,就迅速建立了兵直——师——团——连的组织体系,兵团通过组织干部、战士、职工学习中央文件的方式,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忠实地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通过接收地方国营农牧场,迅速地开展工作,对于稳定当地的局势,起到了一定作用。
内蒙兵团建立的同时,也按照北京军区的统一部署,参加了军管工作。年春,兵团军管人员根据前指的安排,进入各旗县,与解放军军管人员以及民兵在各个公社大队开展人口清查,加强战备工作,后又整顿公社领导班子,成立新的公社革命委员会,直到第二年1O月,结束军管。除了军管之外,兵团还派出人员支援地方的工农业活动。年,仅兵团第一师就派出了近千名干部、战士、职工支援当地的农业生产。年,兵团体制撤消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改变兵团体制领导小组曾对此评价道:“兵团组建以来,……较好地落实了党的干部政策,并且派出了上千干部战士到地方支农,作出了成绩,对内蒙古的安定团结是有贡献的。”
2O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内蒙古自治区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先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变成了前线。由于内蒙古地区有大片土地与蒙古、苏联接壤,边界线漫长,边境地区人烟稀少,对于国防安全十分不利。为了巩固中国的北部边防,需要大批人员充实边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造成了当时中国人口的一次大迁移,大批城市初高中毕业生、无业青年在各地政府组织下,深入农村和边疆地区落户,内蒙古地区成为了当时接纳知识青年的主要省区之一。知识青年除了分散到农牧区的生产队插队落户外,还大批进入生产建设兵团,经过兵团军事化的组织训练,一边生产,一边保卫祖国边防。这既解决了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又可使他们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军,对于稳定边疆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蒙古兵团成立伊始,兵团副司令员康银寿、副参谋长张旭之就亲自带领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的人员对集宁、二连浩特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地形、道路进行了勘察,对对方军队可能的军事入侵方向作出了判断,并提出了相关战备意见。兵团的每一个团都有至少一个武装战备连队,配备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等轻型武器。年3月,兵团的战备连队共有51个,人数达人。除了武装连队之外,兵团还在干部战士中进行战备思想教育,年8月23日,内蒙古兵团政治部发出了《关于进行战备教育的指示》,提出要在全兵团范围内,迅速掀起一个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群众性热潮。通过通报敌情,克服干部战士的麻痹思想,树立战胜敌人的信心,以搞好战备工作的落实。在思想教育的同时,兵团连队内部又经常进行军事训练,包括队列练习、投弹射击、防空演习、长距离野营拉练等,随时防备境外军队的进攻。
在执行战备任务的同时,内蒙古兵团还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开荒造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耕地面积由64万亩扩大到万亩,建成基本农田亩,植树造林亩,开发缺水草场31万亩;牲畜头数,年底,达到头(只);建立大小工矿企业41个,已能为国家生产农药、玻璃、糖、纸、煤、医药等三十多种工农业产品。对于内蒙兵团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贡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曾经评价道:“六年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培养教育知识青年,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组织军事训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年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6O年代中后期中国面临的那种严峻的国际环境已得到根本的改观。
由于中国调整了外交战略,也影响了中苏关系。年至年间,中苏两国共举行了六次边界谈判,并且恢复了双边贸易谈判,重新互派大使,中国面临的战争威胁已经减轻。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代替病中的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工作。
为了消除“文革”的混乱状况,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国民经济、文教、科技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机关团以上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军队整顿的问题,整顿的内容包括压缩军队员额、调整编制体制、安排超编干部和纠正不正之风等。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改变以及归属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年10月,北京军区、农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开始调查研究内蒙古兵团体制改变问题;年2月,建立了改变兵团体制领导小组;年4月20日,以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改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体制问题的请示》,提出撤消兵团体制的建议。年6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发出了《关于改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体制问题的批复》,同意改变内蒙古兵团的体制,撤消兵团、师两级机构,将兵团所属农牧团场以及工矿企业全部移交给当地的农垦局以及地方政府。11月1日,内蒙古兵团停止对外办公,年底交接工作全部结束。
—年,内蒙古兵团共组建农牧业团35个、厂矿企业单位34个,在职人员达11万余人,累计接受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近10万人。内蒙古兵团虽然仅存在了七年多时间,但在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年后,绝大多数兵团知青返回了自己的故乡,仍有一部分知青留在了当地,成为了当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而回到城市的知青,仍旧关心着内蒙地区的发展,本世纪初,不少原内蒙兵团战士在其人生步入暮年之时,重返内蒙,探访自己当年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并通过各种方式,为内蒙古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
伊犁地名故事:巩乃斯——乌孙古国神秘的太阳坡伊犁地名故事:新疆建设兵团创业史伊犁地名故事:《小白杨》背后的故事伊犁地名故事:“伊犁”的前世今生(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