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跳板,内蒙古在中国历史

2023/7/24 来源:不详

内蒙古,在中国的地理上比较特别。在地理位置上,内蒙古横贯在中国北方,是中国最狭长的省份,长度达公里,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7个省区接壤。蒙古又属于农耕地区向游牧地区的过渡地带,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常常以内蒙古为跳板进攻中原,而中原在强大后据守内蒙古,以防止游牧民族南下。因此,内蒙古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

一,内蒙古地理位置的民族分布

内蒙古,在古代的名字叫作“漠南”。古代的蒙古高原主要分为漠北和漠南两部分,以戈壁滩为界。与漠北相比,漠南的气候相对温暖,生存环境也相对优越。同时,黄河,弱水、西辽河从内蒙古一带流过,形成了有利于耕种的地带。

其中,内蒙古东部为呼伦贝尔高原和西辽河流域,这里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古代的大漠地区,有山的地方,气候就比较湿润,是游牧民族能够繁衍、壮大的地方。而大兴安岭,却是历史上多个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东胡,起源于西辽河;鲜卑,发源于大兴安岭嘎仙洞。南北朝时期,停留在东北的鲜卑族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是契丹、奚,北支是室韦,后来室韦演变为了蒙古族。因此,大兴安岭是东胡系民族的圣山,而辽河是东胡系民族的母亲河。

蒙东地区:东胡民族发源地

内蒙古中部,也就是所谓的河套地区。黄河从这里流过,形成了河套平原。这里水草丰美,是古代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的地方。秦汉之际,匈奴占领了河套平原,从而发展壮大了;后来的鲜卑、柔然、突厥等都争相占据此地。河套平原的北部,是阴山和戈壁滩,两者为天然的军事屏障。游牧民族占据河套平原,就能够长驱直入,南下中原;中原王朝占据河套平原,就能够以阴山、戈壁滩为界,与漠北的民族对峙。

内蒙古的西北,是阿拉善高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更加恶劣,但是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阿拉善高原靠近河西走廊,拥有商业上的便利。古代的游牧民族往往会经过阿拉善而占据河西走廊,切断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并且对关中平原造成直接的威胁,西夏王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中原王朝也必须要打通河西走廊,控制阿拉善。弱水,是阿拉善地区最宝贵的水源,中原王朝也凭借这条河流在此扎下了根。

二,古代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争夺

上古时期,有鬼方、北狄、东胡等民族生活在这一带。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燕国相继在北方扩张,并且修建了长城。其中河套平原成为了双方斗争的过渡地带。赵武灵王在击败了林胡、娄烦等民族后,将河套平原纳入版图。随后,在河套平原驻军、屯田,和匈奴进行斗争。

此后,匈奴和中原王朝在河套进行了几次反复的争夺。最终在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确立了对河套地区的管辖。汉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置了朔方刺史部。在中国古文的地理概念中,朔方是北方的意思。而匈奴被汉朝击败后,也逐渐内乱,分为了南北两部。北匈奴盘踞漠北,继续和汉朝为敌;南匈奴进入漠南,臣服于汉朝,为汉朝守卫边疆。这一次争夺,是中原王朝胜利了。

汉朝灭亡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强大的鲜卑族占领了大漠,他们在西伯利亚寒流的驱使下不断向长城逼近,生活在漠南的南匈奴也受到了鲜卑的压力而南迁,最终形成了“五胡入华”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占据了漠南,他们在此建立了代国、北魏,虎视中原。年,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次,游牧民族胜利了。

不过北魏很快就汉化了。孝文帝将首都从云城迁徙到了大同,于是在漠南地区设置了六镇,以抵御北方新兴的游牧民族——柔然。此后的隋唐也在河套地区设置军镇来抵御北方的突厥。隋文帝时期,突厥内乱而分裂,隋朝开始扶持突利可汗(启民可汗),在漠南地区建立了东突厥汗国。这件事和汉朝时期扶持南匈奴有异曲同工之妙。

隋唐之际,东突厥乘机强大起来,又开始侵扰内地,并且将整个中原都纳入到了势力范围之内。唐朝统一后,又联系漠北的薛延陀汗国一起攻灭了东突厥。此后,漠南再次成为了中原王朝经营大漠地区的根据地。唐朝在此设置了单于都护府等机构。突厥灭亡后,回鹘兴起,漠南地区却一直掌握在唐朝手中。

三,内蒙古版图的形成

唐朝之后,北方游牧民族强盛,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先后崛起,各地占领着漠南地区的一部分。这时候的漠南地区已经不是一个整体了,而是支离破碎。不过,蒙古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大漠地区的民族成分,使得整个漠南、漠北的民族都成为了蒙古族,生活在此范围内的回鹘、突厥、契丹等民族都融入了蒙古族之中。

元朝灭亡后,大量的蒙古族退回了大漠地区,继续和明朝对抗。经过朱元璋时期的几次北伐,明朝获得漠南地区的控制权。在呼伦贝尔地区(捕鱼儿海),朱元璋在曾经派遣蓝玉击败了北元的残余势力,随后这里的科尔沁蒙古部队就臣服于明朝,明朝册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在河套地区,设置了大宁卫和东胜卫,如此,漠南就纳入到了明朝的控制范围。

然而好景不长,在永乐帝去世后,明朝就无法控制朵颜三卫和河套地区了。随后大漠地区的瓦剌和鞑靼两大部落相继崛起。最终,瓦剌发展成为了漠西蒙古,而鞑靼发展成为了漠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就是北元的继续发展,其大汗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漠南蒙古的达延汗、俺答汗先后统一了漠南地区,形成了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的广阔疆域,初步奠定了今天内蒙古的版图。到了林丹汗时代,漠南蒙古已经完全统一,其内部一共有16个大部落,包括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安、乌拉特、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其疆域“东接盛京、黑龙江,西接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逾绝漠,袤延万余里”。

但是林丹汗败给了清朝。年,林丹汗征讨科尔沁部,科尔沁部顺势倒向了后金;年,皇太极讨伐内喀尔喀五部,使得其土崩瓦解;年,察哈尔部在后金的军事压力下,倒向了皇太极。如此,林丹汗就失去了内蒙古东部地区,被迫西迁。此后,皇太极三次出征林丹汗,到年完全吞并了内蒙古地区,从此内蒙古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

清朝为了更好地管理漠南蒙古地区,于是参照满洲八旗制度,建立了盟旗制度。漠南蒙古设置有六盟二十四部五十一旗。其各部长官必须由清朝任命,可以终身制,但是不能世系。清朝又在盟旗之上设置有将军府,进行有效的军事和行政控制。从此,蒙古地区就被严密地控制起来,难以掀起巨大的风浪了。

民国时期,由于蒙古的独立势力企图建立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大蒙古国”,因此民国将内蒙古分为了若干省,其核心的河套地区为绥远省,其他部分分别划给了热河省、察哈尔省、宁夏省、黑龙江省等。抗战期间,日本控制了大部分内蒙古地区,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机构。抗战结束后,内蒙古地区的各族人民于年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建立后,内蒙古的版图多次变化,最终还是维持在原漠南版图的大体范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