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力,有底气内蒙古日报
2023/1/23 来源:不详年
自治区粮食产量.8亿斤
实现“十七连丰”
肉类产量.7万吨
实现“十六连稳”
新创建草原肉羊和向日葵
两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道德村的红干椒种植户正在收割红干椒。记者金泉摄
“粮仓”粮满,“肉库”肉足
极不寻常的年份
极不平凡的成绩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区上下勠力同心,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蹄疾步稳。
八方布甘雨,四远报年丰
希望的田野、欢腾的牧场
沐浴在春光里的内蒙古
开出一树嫣红
●人均土地面积是全国的6.47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的4.75倍。
●日照充分、雨热同季,“黄金奶源带”“葡萄酒黄金带”“马铃薯种薯黄金带”“肉羊产业带”“玉米黄金带”自西向东渐次排布……
额济纳旗驼奶产业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记者王鹏摄
发展现代农牧业
内蒙古丽质难掩、优势独具
“内蒙古要把农牧业发展好,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到年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内蒙古
连续三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次次提到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
冷暖牵挂、甘苦萦怀
念兹在兹、殷殷嘱托
“紧扣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作用,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石泰峰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点对现有水浇地进行水肥一体化改造,不准新打机电井,不再新增灌溉面积。要把盐碱地改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一体规划、一体推进。”
布小林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
粮食是否安全?
饭碗能否端牢?
耕地和种子如
同车之两毂、鸟之两翼
是关键,是要害
确保耕地数量,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提升耕地质量,新建高标准农田,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粮食生产“命根子”。“十三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改良盐碱化耕地.2万亩。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薇(中)与团队成员观察动物的成纤维细胞结构形态。记者王磊摄
实施种业发展行动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农作物、林草和畜禽种质资源库,提高育种创新、良种繁育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是农牧业的“芯片”,要握紧抓牢。建设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繁育基地和3个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围绕重点领域集中攻关,频频布局、连连落子,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前所未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施奶业振兴三年行动,规划建设黄河流域、嫩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实施种养加一体化。制定传统乳制品地方标准,传统乳制品占全区乳制品产量近10%。
应变局、开新局
稳住“基本盘”、守好“压舱石”
采取最切实的举措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和草原保护制度
路径,清晰明澈
行动,坚定有力
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的九曲湾草原景观.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大幕徐徐拉开
红酒配奶酪,布小林在北京举行的奶业振兴新闻发布会上亲推休闲新吃法。瞬时,内蒙古传统奶食品上了热搜。
去年,我区奶牛存栏.3万头、牛奶产量.5万吨,分别增长5.6%和5.9%,牛奶加工转化能力万吨以上,牛奶产量、加工能力以及奶制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伊利、蒙牛等一批国际知名乳企迅速崛起,中小规模特色加工产业持续壮大,奶业这张名片如此靓丽,答案不仅仅在舌尖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尝倾心,北京人桑跃军和河套面粉结了缘,他成为兆丰京津冀地区的一级经销商,每年销售额多万元。
种在“冰”上,收在“火”里。常规杂交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出兆丰5号、巴麦13号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自主研发“现代石碾冷制粉”专利生产线,一举解决石磨制粉含砂超标等问题。
河套面粉出类拔萃,旭一牛肉登上北海舰队,河套白酒走出国门,三胖蛋原味瓜子火爆全网……年,“天赋河套”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第一。
不可复制的品质基因、持之以恒的创新研磨,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园区、做优“蒙字标”品牌,全区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达到件。“内蒙古味道”香飘万里,天赋河套、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等区域公用品牌越树越亮,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3个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百亿元……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水泉村种植园区,村民们正在采摘西红柿。
年,全区
销售收入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
实现销售收入亿元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
培育形成乳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
肉牛、肉羊、马铃薯
杂粮、小麦、向日葵
羊绒、蔬菜和草业
9个百亿级产业
内蒙古日报
“蒙”字标,带你品尝内蒙古味道!
视频号
爱上内蒙古
有了厚厚实实的理由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
年,自治区圆满完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5%,超出目标3个百分点,97.7%的行政嘎查村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30万农牧民饮用水氟砷碘超标和苦咸水问题得到解决。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公里。
乌兰察布市贲红第一幸福互助院晾晒场,居民张勇(左二)在扬胡麻。
年,我区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控制目标。“十三五”期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到元,比年增长元,增幅41.9%;8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7个贫困旗县、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退出。
绿作底色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
更强劲的律动还在后头
原色,底色,浓色
在内蒙古
绿色的承载极其深厚
一切因绿而起,一切因绿绚烂
01
“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把绿色当成立盟之本、发展之基的兴安盟,由绿衍生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赢在当下,更赢在未来。
02
一根玉米,清晰地演绎了通辽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牛出院、树进院,家家养牛、户户无牛,腰包鼓了、环境美了,“黄牛之乡”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03
转型,是由传统畜牧业迈向现代畜牧业的必答题。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羊成“精英”、牛变“新宠”,锡林郭勒盟奉上人草畜和谐共生的范式样本。
04
品牌引领、链条延长,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动能澎湃,大视野构建现代农业、宽思维挥毫绿色文章,“塞外粮仓”巴彦淖尔找到了点绿成金的钥匙。
奋进的脚步,如此铿锵
美好的模样,如此真切
绿水青山、景美人和、诗意栖居
不是诗人笔下浪漫的想象
而是由量到质、由大到强的炫目存在
01
产地净化
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地膜回收率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58%。
02
加减辩证
年,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单位共计家,产品总数个,总产量.21万吨。有机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牛奶、羊肉、羊绒、草业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国消费市场近四分之一的羊肉、五分之一的牛奶来自内蒙古。
03
科技兴蒙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0%和82%。
“十四五”开局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往哪儿走?怎么走?
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弦定音
“绿色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要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两个基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化发展,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更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更壮阔的征程已经开启
更强劲的律动还在后头
评论文章
守住底色才更有底气
浓香醇厚的锡林郭勒奶酪、细嫩紧实的呼伦贝尔牛羊肉、金黄馨香的赤峰小米、纯香粘润的兴安盟大米、洁白细腻的河套面粉……内蒙古原野碧绿,水质清洁,空气纯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使得出产的“蒙字号”农畜产品不仅口感好,而且绿色有机、营养价值高,在各大展销会和电商平台上圈粉无数。
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农牧业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向好,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有效增加,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由量到质的发展步伐、由大到强的高调气质都在向世人宣告,内蒙古成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只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才是内蒙古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所向。
守住发展底色乘势而上,才能抢占“C”位。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档,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发展绿色农业、增加绿色供给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农牧民的角度考量,生产优质的绿色农畜产品有助于产品溢价、帮助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由此可见,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必须紧紧扭住“绿色”二字,坚持向优质高效转型,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产业带建设、产业化组织、产业链延伸等全流程着手,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完善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产品竞争力,牢牢把握战略定位,充分体现内蒙古特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让农牧业“绿”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农村牧区美起来,沿着这条路子一直走下去,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定会更加广阔,农村牧区的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的生活也定会更加美好。
原始稿件:(点击查看全文)
《八方甘雨报年丰—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纪实》
《守住底色才更有底气》
记者:高雪芹韩雪茹白江宏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